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83章 牌技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本流程,总结道:“不知道大家是怎么练习扑克?苦练?边看电视边练习?边睡觉边练?”

    “我一直再说苦练扑克牌手法是个错误的行为!所谓的练习不是叫你苦练,因为每个手法都一定会有个技巧,而且这个技巧在每个人身上都不一样。”

    “比如pass,每个人都知道一开始拿52张练是不行的,所以拿20张来练,一直练到熟了就增加牌数。”

    “为什么你们会懂得这么做?因为你们都知道苦练52张是不行的,所以就拿20张练习,所以“想”很重要。但是有没有发现到每个人做pass的差别很大?这个就是自身的问题。”

    “比如你变扑克牌魔术,做了一个“双翻”的动作,然后说:我手里有‘一’张牌,是你签名的牌。这不是欲盖弥彰吗?你等于告诉观众,你手里不只有一张牌。”

    “在这种情况下,比较自然的说法是:这是你的签名,对吗?这样的用词是百分之百成立,对于观众来讲,他或她认同的是自己的签名而不是魔术师的话。在心理上你就成功的实现了混淆式错误引导法!”

    “实际表演的角度,也分几个方式,首先是语言诱导,在表演过程中,将眼前的客观事实用简洁的语言做一个描述,并在每一个事实点上都争取得到观众的首肯,这样的话,观众在心理上就会不知不觉的产生思维惯性,同时也就对表演者产生了信任感。比如以后要给大家教学的“阴魂不散”的扑克魔术就是属于这种形态。”

    “在表演过程中,给观众一个效果的期待描述。在这种状态下,观众的心理兴趣点就会关注在预期的效果上,也就是受到了暗示错引。而表演者就可以从容的进行秘密动作,“杯穿桌子”的魔术就是属于这种形态。”

    “在表演过程中,魔术师通过重复的语言或动作,在观众的心理中产生了一个短暂记忆。这个短暂记忆会在一个时刻占据观众的记忆空间,而表演者就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进行相应的秘密动作。”

    “当最终效果出现时,观众的记忆里只存有先前的短暂记忆,因此也就产生了“记忆错觉”。魔术表演中的交代步骤是制造记忆错觉和进行秘密动作的最佳时刻,“杯与球”与“硬币矩阵”的魔术就是属于这种形态。”

    “在表演过程中,表演者通过语言或动作引导,使观众的逻辑思维产生概念混淆,由此而产生连带的“正确”逻辑结论,即自我肯定。“皮筋互穿”的魔术就是属于这种形态。”

    “魔术师通过邀请观众参与的方式,以达到观众心理的自我信任感,因为每个人都是绝对相信自己的感观认知的。如果表演者适时的再加入一些轻微的肢体接触,这样,在观众的心里又会多了一个兴趣点暗示,“海绵球”的魔术就是属于这种形态。

    莫奇深有感触,最后总结道:“一个好的魔术节目,如果从观众角度理解,他们感受到的应该是一个神奇的魔幻历程,这其中自然包括最终的亮点效果。”

    “而如果是从魔术师设计流程的角度思考,魔术节目是由内嵌的多种组合的错引方法及技法加流程而最终形成的表演套路。流程的设计要有递进关系,同时还要做到承上启下,节奏分明,变化多端,虚实兼备。”

    “设计精巧的套路是当魔术表演完毕后,观众感到从头至尾每一个环节都是合理真实的,但用现实的逻辑却推理不出结果。反过来再从结果出发,用倒推法、递推法、排除法和假设法等又无法重建整个表演过程。”

    “就像是迷宫,正确走出来的只有一条道,但迷宫中是错综复杂的交叉路径。这样的魔术,才有可能称得上是经典!”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