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长兄难为1-24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大琪叔,真是你啊,我还以为我看错了呢。”这是最先看到牛车的那个小子。

    “来来来,我把匠人带回来了,你,去村子里说一声。”大琪叔慢慢停下牛车,支使说话的小子去报信。

    “诶,好。”

    “孙师傅,你来看看,这里好盘炕吗?”王琪把一个干瘦的老头扶下车,后头跟了一个十多岁的黑小子,是孙师傅带来的。

    被称为“孙师傅”的干瘦老头没说话,围着地基转了几圈,时不时用手抓把土碾一下。

    “这土还行,能做。”众人不敢做声,只看着孙师傅的动作,听说能做,都松了口气。

    “孙师傅,这就是我们扒下来的土坯砖,能不能行?”大琪叔作为村长,掌握了现场的话语权。

    “这些,行倒是行,不过应该不够啊。你们谁再来跟我说说要怎么做。”

    “来,大牛,你来说。”大琪叔把落在最后面的张大牛喊上前来。

    张大牛就从怀里掏出自己画的草图,指着草图跟孙师傅解释起来。而旁边的都被赶去继续夯地基,这里不用那么多人。

    孙师傅不愧是老把式,虽然跟张大牛在一些词汇上不统一,但意思一说就懂,还给张大牛指出来不少不妥。

    孙师傅的主业其实是砖瓦匠人,盘火炕是他的副业,毕竟这地方不像北方那边一样睡炕,这里盘火炕也是考虑到方便。

    最后,几个人讨论一番,修修改改,原本以为不够的土坯砖就差不多够用了,只不过要用到的木头多了些。

    不过这也算很好了,毕竟村子里每家都会存些木头,但砖坯要做还得晾干,那就不止几天时间了。

    孙师傅还提出要有个基本的排污系统,当然原话不是这样,但这一点都是张大牛也没有想到的。

    在现代的时候住楼房,下水道系统根本不起眼,也很少注意。到了这地方,水反正就往地上泼,完全没想到要弄个道道把脏水流到远处去。

    有了孙师傅的指导,新一版的方案出炉。

    ……

    三天后,张大牛被通知火炕已经盘好了,只等着烧火给烘烘潮气了。

    其实大体的框架两天就完成了,但第三天,孙师傅把人都赶走了,只留了跟着自己来的那个黑小子在那里忙活。

    张大牛开始还很疑惑,不过想想就知道了,现在的人把秘方看得很重。

    就像孙师傅,即便人手不够,还是把人都赶走了,就自己和那个黑小子两个人忙活。中午的饭食也是大琪叔送到外面,再把人喊出来拿,人也不能进去。

    这一天三顿饭也是孙师傅的要求之一,要知道村子里除了张家时常吃三顿,其他人家基本上都是一天两顿。

    拂水村还算好的,有些村子粮食不够吃,一天一顿的都有。

    虽然大琪叔私底下也嘀咕,孙师傅每天吃三顿的事,但老师傅的确有本事,也不拖沓,活很快就干好了。

    听说屋子建的差不多了,全村得闲的人都来参观。说是全村,其实带上还抱着的小娃娃也不足百人。

    张大牛带着弟妹在前面两个部分仔细瞧,这就是以后自己活动的主要地方了。

    厨房和外堂本是两间,中间只有一扇门出入,不过张大牛想要像现代的传菜窗口一样,这样自己又能照看外面又能顾着里面,最后也就按照张大牛的想法做了。

    那堵墙只有半人高,可以说里里外外都一清二楚的。至于大琪叔他们劝的理由,做菜的诀窍被人全看了。

    张大牛反而觉得没什么,做好一道菜可不是依葫芦画瓢能做好的,更多的是厨子的感觉,这是张大牛做了这么多次饭的感悟。

    有时候一闻味道,就差不离了。至于像那些更厉害的御厨一样,张大牛倒没有想过,自己这没师傅教的野路子,就靠着身体的味觉嗅觉,在这乡下就能称霸了。

    说起来,张大牛不是不想拜师,可这时候的拜师可不像现代那样一个大班几十人,一年就出师。现在的学徒首先得伺候师傅个几年,师傅看你的诚心和天分,才会教你手艺。

    可张大牛没时间啊,赚钱的心比较迫切啊,什么刀法什么火候,有时候真不如自身的感觉好使,这也是张大牛试过的。

    张大牛在空间里对着那本养生食疗册子,一步步地走,做出来的东西总是感觉味道差点什么。放下册子,跟着感觉走,味道就是不一样。

    这可是元宝都有亲身体会的。

    不管怎么说,张大牛对自己的区域很满意,后面的休息部分和仓库也很好。

    孙师傅在验炕的时候没有像刚来的时候那么寡言,很是认真地介绍自己盘的炕。最后,孙师傅拿着满意的费用,带着那个黑小子,被大琪叔又送回去了。

    张大牛悄悄问刘婶子,给孙师傅多少钱?

    六百文!

    六百文算是不小的一笔钱了,还没算上那个黑小子也得了一百文。

    三天时间,包吃包住,能拿六百文,这也只能是技术人士的工资了。不过虽然有些贵,但孙师傅在建房子上,还有各种设施的布局上都给了很好的建议,虽没有动手做,但最后得出的成果已经很让人满意了。

    虽然贵了些,但孙师傅还承担了顾问的职责,一个人两份工,在这个知识无价的年代,能得老师傅指点几下,可不是捡便宜嘛。

    没看这次建的房子虽然外表朴实,但却很是坚固,最重要的是,帮忙的人都或多或少地学到了孙师傅的一些经验。

    这可是干了几十年的老手艺人的经验,说不定还是祖上一辈辈试错得出的最佳方法。

    就因为这个,大琪叔都没有讨价还价,很是爽快地付了钱。

    在建房子的期间,张大牛就带着张二牛两个做碗筷,碗是木碗,筷子是竹筷。后来一起干活的人也都帮着做,一人拿了一个木碗回去,照着样子做。

    房子完工的时候,碗筷也备好了,王七伯那边帮忙打的桌椅也完成了。等火炕熏走潮气,灶眼也干好了,“张家食肆”就能开张了。

    张大牛要给帮忙做桌椅的七伯给钱,还有帮忙做碗筷的人也要给钱,结果一文钱都没给出去。

    王七伯说,自己这做的可不止你那里的,后面村里人休息地方的桌椅也是一起做的。你硬要给钱,那你还得让村里人都给我一份钱。

    张大牛无法,只能作罢。

    做碗筷的则是嘻嘻哈哈地不应,说到最后,只说下次炖了汤再给分点就行。

    对着这些人,张大牛实在是没有办法,只能让大黄每天多跑几趟,帮村里人运晒在场院的谷子。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