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三章 天下兵马大元帅,我琏二是也!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第二十三章天下兵马大元帅,我琏二是也!

    诛十族,整个大明也就方孝孺一例啊。

    “元帅,这么做恐怕不妥吧,当年成祖皇帝诛杀方孝孺十族,为后人所诟病,若是诛十族,对您的名声不大好啊!

    “放心,这事儿我待会去跟太子汇报,太子必然会同意。

    “属下明白,这就去办!”

    贾琏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了,只要太子开口同意,诛杀刘良佐十族的事情,可以说就是太子的意思,他的贾琏不过是奉命执行罢了。

    既然如此,李泰也没什么好担心的。

    一时间,淮安城内鸡飞狗跳,晋西镇的将士们,带着俘虏在全城搜捕跟刘良佐关系密切之人。

    贾琏知道,这其中免不了一些被冤枉的,但为了达成目的,也顾不得这么多了。

    他可不想自己忙着对付鞑子的时候,有人在背后捅刀子。

    原本历史上的南明朝廷,一直都在窝里斗,直到鞑子兵临金陵城下还在内斗,要不然以鞑子的体量,顶多能和金朝一一样跟南明划江而治。

    他必须要以雷霆手段,彻底震慑那帮还处于观望态势,或者背地里搞小动作的人。

    这诛十族,便是最为强大的震慑。来到朱慈娘的车驾旁,贾琏开口道:“启禀太子殿下,城内叛军已全部肃清,逆贼刘良佐也已授首!”

    “好好好,父皇常夸赞贾元帅为国之柱石,果真没错,不到一天时间,就将逆贼拿下。那现在可否入城歇息?”

    “太子殿下,恐怕还不行!”

    “这是为何?”

    “城内叛军虽已肃清,但还有刘良佐的同党存在,他们都是刘良佐的亲友,刚刚城内就发生了一起行刺事件,微臣麾下一名游击将军被行刺,索性将士们反应快,他只是受了点轻伤,并无大碍!”

    朱慈娘也是大吃一惊:“什么?逆贼刘良佐已授首,这些同党居然还不罢休,居然还敢行刺?这些乱党抓到没有?“

    “太子殿下,臣已派人搜捕同党,等到全部肃清,殿下便可入城歇息了!只是这乱党,该当如何处置,还请太子殿下示下。”

    朱慈娘有些愤怒的说道:“既然是刘良佐的同党,那就是逆贼,全部杀掉!”

    跟着大军行动这么多天,见多了血腥残酷的战场,朱慈娘的内心也渐渐变得有些暴力了。

    次日清晨,淮安城南。

    这里建立了一座巨大临时行刑场,足够容纳数万人,听说一次要处决好多,此时已经满是围观的百姓。

    哪怕昨天晋西镇还在攻城,今天城内的这些百姓就像没事儿人一样,开始看热闹了。

    这一切,都源于晋西镇的良好军纪,让百姓们不至于畏惧而不敢来。

    “原淮安总兵刘良佐,派出刺客谋杀太子殿下,现已伏诛!谋害储君,乃是十恶不赦的大罪,按大明律法,当诛杀九族,刘良佐虽已死,但其家眷仍在,今日本元帅奉太子之命,监斩逆贼刘良佐的家眷和同党!”

    此言一出,围观的百姓们顿时就沸腾了,他们怎么都没想到,朝廷大军攻打淮安城,竟然是除了刘良佐这么个反贼。

    谋害太子,那就是谋害未来的皇帝啊。刘良佐一向军纪不怎么样,扰民的事情常有发生,谋害太子这种事情虽然有些不可思议,但绝对是他刘良佐干的出来的

    想到昨日担惊受怕一整天,都是被刘良佐牵连,百姓们群情激愤,纷纷嚷嚷着杀了刘良佐的家眷和同党。

    望着百姓们都踊跃支持,贾琏大喝一声:“来啊,将逆贼的家眷和同党带上来!”

    很快,十几个男男女女,被五花大绑的带上了监斩台。

    人群中很快传来窃窃私语,尤其是看到还有两三岁的幼童,难不成连小孩子也要斩首吗?

    “此乃刘良佐的十六个儿女,无论年岁几何,一应当斩!”

    “斩!”

    一声令下,十六个手持钢刀的战士,以最为标准的杀敌姿势,挥刀向面前的人犯。

    哪怕是两岁的幼儿,但他们也丝毫没有犹豫。

    顷刻间,十六个脑袋滚落一地,鲜血飞溅。

    望着这些首级,围观的百姓为之一震,原来这便是谋反的下场。

    当看到那些只是跟刘良佐有些交情,不可能参与谋反的人,也被拉到监斩台上时,一些博学多才的人已经意识到了,这根本不是诛九族,而是诛十族啊。

    虽然用的是反贼同党的罪名,但确实事实上的诛十族。

    望着一个又一个脑袋被砍掉,围观的百姓们产生了发自内心的恐惧,这便是跟贾琏作对的下场。

    整个行刑过程,持续了足足一天的时间。

    最后统计下来,被杀掉的人足足有一千三百多人。

    望着行刑的过程,贾琏偶尔也会于心不忍,但他知道,小慈乃大慈之敌。

    这一千多人其实跟他无冤无仇,放过他们也没什么不行,但如此一来,就达不到震慑其他军头的目的了。

    万一他们关键时刻捅刀子,自己可就陷入被动了。

    与此同时,何龙奉贾琏之命,将刘良佐的府邸翻了个底朝天,寻找他埋藏的财宝。

    果然,在进行掘地三尺式的搜查,竟然真让何龙找到了刘良佐隐藏的巨财。

    经过清点,足足有白银一百一十万两,这可是一笔大收获。

    这些军阀整天叫苦叫穷,求情朝廷拨款,其实根本就不缺钱。

    刘良佐主要是靠剿灭流寇起家的,而流寇四处劫掠,打劫士绅地主,捞到不少好处。

    农民军的战斗力一向不怎么样,被刘良佐这些明军将领击败后,他们劫掠而来的财富自然到了明军将领的腰包。

    明军将领虽然不敢明目张胆的打劫士绅,但可以驱赶流寇去打劫,然后他们再击败流寇,不但有战功了,更有钱财。

    毕竟,楚云飞的物资被土匪抢走,李云龙抢回来,那就是缴获,物资跟楚云飞没关系了。

    如此十几年下来,这些剿寇的将领,都积攒了一比不菲的收入。

    这也是流寇屡剿不灭的原因之一。流寇没了,他们还怎么混?

    现在这笔钱财,自然就落入了贾琏手中。

    次日,处理完淮安府的事宜,留下两千兵马驻守之后,贾琏继续护送朱慈娘一行南下。

    而与此同时,天下兵马大元帅贾琏率军平定叛乱,晋西镇半日攻破淮安城,将刘良佐的十族全部处斩的消息,也传遍了整个大将南北。

    早在得知五镇拥立福王的时候了,贾琏本就有打淮安的想法。

    刘良佐自己送上门来,刚好给了他的杀鸡儆猴的正当理由。

    现在刘良佐这只鸡被杀了,把消息扩散出去,就是为了儆黄得功,李化熙,胡恩,马应宣这四只大猴,以及金陵城内数不清的小猴。

    那些地方实力派军头,得知这些消息无不战战兢兢。

    徐州总兵府,李化熙一脸后怕。

    “幸亏福王叫老子派兵,老子借口推脱了,不然老子就跟这刘良佐一个下场了!”

    “早就听说贾琏很厉害,没想到强悍如斯,淮安那等坚城,半日便攻破了,老子的镇江城,怕是两个时辰都扛不住!“镇江总兵胡恩也是一脸庆幸。

    “诛十族,这个贾琏好狠啊,居然诛了刘良佐的十族!快,快备好厚礼,本将军要去扬州接驾!”庐州总兵黄得功一脸焦急。

    “快快快,大军还有一日便到扬州了,若是让太子殿下和大元帅不高兴,我播了你们的皮!”

    “给太子殿下和大元帅准备的礼物备好没有?没有,还不快去啊!“扬州府城,总兵马应宣忙的热火朝天,安排迎接太子的仪仗。

    十月初三,贾琏护送朱慈娘抵达扬州城。

    “末将扬州总兵马应宣,恭迎太子殿下恭迎贾元帅!”

    “末将庐州总兵黄得功,拜见太子殿下贾元帅!”

    “末将徐州总兵李化熙,拜见太子殿下贾元帅!”

    “末将镇江总兵胡恩,拜见太子殿下,贾元帅!”

    扬州城外,四镇总兵,毕恭毕敬的向朱慈娘和贾琏跪地行礼。

    除了四镇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大大小小的将领,也都前来拜见。

    望着跪了一地的将领,各方都臣服了贾琏很是满意,这次杀鸡儆猴,做的很完美。

    可以说,攻打淮安这一战下来,让江南的这些军头们,清晰的认识到了晋西镇的强悍实力。

    贾琏不但达到了立威的效果,让一众军头不敢有二心,而且还增强了江南百姓们的信心,不再担心鞑子长驱直入江南了。

    金陵礼部尚书钱谦益行礼道:“太子殿下,登基大殿的筹备事宜已全部完毕,还请尽快前往金陵,举行登基大典!”

    贾琏有些意外,登基大典这种大事,居然这么快就搞定了。

    不过对于这个速度,贾琏一点都不不奇怪。

    因为金陵城,那也是京城啊。

    自从永乐十九年,明成祖朱棣迁都京城之后,金陵的一套行政机构都保留了下来。

    六部,五寺,督察院,通政司,国子监,翰林院,钦天监等机构,甚至连皇宫都一应俱全。

    可以说,除了少一个皇帝之外,金陵城的行政机构和京城没什么两样,大明一直都保持着两京的配置。

    而金陵的官员,实际权力比京城的要小很多,在职位前面要加上金陵二字,比如钱谦益这个礼部尚书,全称是金陵礼部尚书,与京城的礼部尚书区分开。

    一般都是快到退休的官员,或者触怒皇帝被贬斥的官员在金陵认知,金陵可以说是大明官员们的养老院,也可以说是大明帝国的系统备份。

    但这次鞑子攻入京城,把京城的一票行政机构一锅端了,失去了行政能力后金陵立马运转起来,接替京城成为了新的行政机构。

    唯一欠缺的,就是金陵皇宫的龙椅上还没人,崇祯的皇子们又一时联系不到,他们才会想到崇祯的堂弟,福王朱由崧。

    即使得知太子还活着,金陵的官员们想要迎立太子登基,但福王有五镇的军事支持,他们也不能强行把福王赶走。

    他们只能继续观望,斡旋,等待着看哪一方实力更强。

    这次贾琏只用了半天干翻刘良佐,展示了强大的武力。

    同时也代表着太子集团的军事力量,完全碾压了支持福王的那一票,他们也就顺水推舟,来到扬州迎接太子登基。

    安顿好了朱慈娘这个台子之后,贾琏入驻马应宣的总兵府,一众将领也都在此。

    望着眼前的四镇总兵,贾琏朗声道:“黄得功,胡恩,马应宣,李化熙听令!”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