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五章 宁王征辟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来,就是希望能够找到佐证这幅画的历史依据。

    那么,解释清楚这幅画的时代背景和人文历史,便是他的职责。

    “既然高兄弟想听,也罢,那我便再啰嗦几句”

    唐彦脱掉左手手套,搂着旁边被高俊达吓得缩进他身后的妞妞,一边安抚,一边淡然讲述:“高兄弟博学渊识,便应该知晓,唐寅在书画之道的风格,有四个阶段变化。”

    “第一阶段是他30岁以前,居住在家乡苏州时。因与同年龄的文徵明交善,而受文氏影响,所以他的风格极其形似文徵明。笔迹秀润细腻,风格端正工整。”

    “第二阶段是30岁至36岁,唐寅科场被黜,妻子离异,无奈藉诗文、书画谋生。那时候他的书法效仿唐朝人,力求规范,且尤其效仿颜真卿的楷书。”

    “所以唐寅在这个阶段的风格用笔凝重,圆硕多肉,结体偏于长方,雄强茂密,点画横细竖粗。并吸纳隶法,横笔收尾似‘蚕头’,捺笔收笔中途之顿近‘燕尾’,极富力度。”

    说到这里,唐彦稍稍一顿,呷了口茶,才接着讲道:“第三阶段即是他37岁至45岁时,这个阶段,也是唐寅创作阶段的巅峰时期。因其正值壮年,居住在桃花庵不问世事,专心从事诗文书画,其风格进步是最大的”

    “这时候他的书法重又归返赵孟頫(fu),并效仿唐代李邕(yong),遂形成了自身的成熟风貌,以结体俊美婉媚、用笔娟秀流转的赵体为根基,并融入了李邕斜长的字姿、有力的笔法和生动的布势,于秀润中见遒劲,端美中见灵动。”

    “第四阶段是46岁至54岁去世,已属唐寅晚年,也是自宁王府装疯逃回以后。进一步看透世事,书法亦变为率意,并吸取了米芾(fu)求意取势的书风。”

    “他在这个阶段的风格,用笔迅捷而劲健,沉着痛快,八面出锋,率真自如。且追求力量、速度和韵味。”

    “同时又融诸家笔法于一体,使结体、用笔均富于变化,并达到了挥洒自如的境地。”

    说完这些,唐彦再次停顿下来,戴着手套的右手,捏起了桌面画作的一角,才接着讲道:“高兄弟请看,这幅画作的风格,题跋之中字迹秀润中见遒劲,端美中见灵动,正是唐寅成熟阶段的风格。”

    “在这个阶段,唐寅居住桃花坞,隐贤避世,清高为人。虽然常以书画会友,但其日子却过得十分清贫。”

    “所以,在那个时候所作的王蜀宫妓图采用的绢本,相应而言颇显粗糙。而这幅图的绢本,却是精整至极,根本不符唐寅当时处境。”

    “高兄弟既然前往故宫做过对比,想必应该记得,故宫那幅真迹的绢本材质,与这幅画不太一样吧?”

    这

    高俊达脸色一僵,哑口无言。

    他当然记得,两幅图的区别,除了墨迹有细微变化,所用绢本的品质,也是有极大差距的。

    只是,当时高俊达已经笃定这幅乃是临摹本。

    所以也就没有在意这个差异,直接选择性的忽视掉了。

    却不想,唐彦居然凭借这点差异,合理推断出这幅王蜀宫妓图的时代背景。

    至于其中差异的原因,还用多说吗?

    唐寅临摹时,正被宁王府征辟,处于宁王府中,一切待遇优渥。

    临摹之时,所取材质自然精致得多。

    一时间,高俊达深感震惊,看向唐彦的眼神,多了几分敬畏,再不敢有半点质疑。

    他怎么会这么了解王蜀宫妓图的真迹?

    苏凌柔的目光则是猛然一闪,看向唐彦的眼神,多了几分思虑。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