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25章哎哟呵,来,跟朕说说你想干什么!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当然,出去之前,崇祯还处理了几件事。

    一、在菜市口将孙传庭俘虏回来的汉奸金砺给凌迟了。

    一共剐了三千刀。

    剐完后,人头就送到了辽东各个军镇去示众。

    二、将吴襄砍了脑袋,让人将人头送到锦州城的城门口挂着。

    这算是对边军军政的一种收尾。

    总体来说,崇祯四年的军政在两场大胜之后,有了一次小小的改观。

    朝堂上的有些官员也开始歌颂皇帝的功绩起来,甚至还有人开始歌颂太平。

    这种投机分子们总是无处不在。

    然而,大明朝的官场是有记忆的,通常的记忆习惯就是过去两百多年的那一套。

    哪一套?

    收钱,官官相护,土地黄册不报。

    而土地兼并的问题,基本上成了常态。

    就说去年年底上报上来的税务情况。

    皇帝出了顺天府,这个消息很快就从京师向各地传开。

    皇帝来了!皇帝来了!皇帝来了!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上一次他出去微服私巡,经过山西,到陕西,人头至少落了大几十颗。

    大家自己好自为之!

    消息从北京传出去,传到保定、真定、大名等各个州府。

    大家得到消息后,立刻开始忙活起来了。

    忙活啥?

    当然是忙活着找演员啊!

    要提前将准备工作全部做好。

    如果皇帝来了,那看到的肯定是一片辛勤劳动的盛况。

    甚至官员们也经常撸起袖子和裤子,下到田地里和老百姓一起锄草、播种。

    说不定连那个正在努力磨豆腐的王寡妇,也是某个官员在无数个夜晚勤劳而真诚的邀请之下,才肯出面一同演戏的。

    这也算是大明朝官场的一大特色了。

    但是,京城官员的消息传播速度,并没有崇祯的快。

    当消息刚刚传到大名府的时候,崇祯已经进入河南地界。

    河南地处中原,是农业大省,主要种植小麦。

    眼下已经是三月下旬,春暖花开。

    为什么到河南?

    原因很简单,因为当初福王在河南的田是最多的,其次是湖广。

    福王的田被没收后,是要按照北京的那套规矩分期卖给老百姓的。

    北京的这种模式运行了两年,事实证明非常顺利。

    顺天府将所有的流程都整理成了文档,河南的布政使还亲自到北京学习过。

    不仅如此,还印刷了大量的标准文档,由农务院垂直拨发下去,各地新任职的农政官员全部要学习。

    还有各地的税务府衙门,也全部要按照顺天府的税来收。

    至少表明的工作,北京是全部做到位了。

    但是,很显然,不用想。

    特么的地方上的官员该吃吃,该喝喝,该霸占良田的霸占良田。

    三月下旬的气候回暖,南方阵阵。

    很快,崇祯便南渡黄河,进入到开封府。

    天色渐晚,行到前面的一处河流,夕阳映照得河流波光嶙峋。

    古代没有工业污染,天空湛蓝干净,自然风光倒是绝美。

    “公子,距离前面的驿站还有5里路。”

    “走,今晚去驿站休息。”

    “是!”

    崇祯带着一众人,往前面奔去。

    等到了驿站附近,天已经黑下来,明月初升,树林间一片银白,有春风吹来。

    四处无人烟,也无灯光。

    直到前面的驿站,才出现了微弱的灯光。

    明朝的驿站都是朝廷养着的。

    这玩意是明太祖朱元璋整出来的,是一套全国邮政体系。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