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64章 东州天空 抓捕安坤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了最好笑的笑话,“你堂哥……不可能的,他让你带女儿出去看病,已经是天大的恩情了,其他的不必说了!”

    “堂哥,我求……”于增贤真的转过头来求于文庭。

    “闭嘴!”

    “大哥——”

    于文庭问向温秀秀:“这是你的主意,还是晋王的阴谋?”

    “说这些还有意义嘛!”

    看着默认的温秀秀,于文庭甩了一下衣袖头也不回的出了大狱,于增贤抱起孩子看了孩子娘一眼,“放心,我会救你的。”

    温秀秀摇了摇头,想不到到最后,竟是这个无用的男人说要救自己,真是可笑可悲,“赶紧跟上你堂哥,给孩子找个好郎中。”

    “好,我知道,你保重!”

    “放心,能赖活着,我绝不去死!”温秀秀看着男人怀中的女儿回道。

    “对,对,为了女儿,你一定要活!”

    东州府府衙

    今天的东州府府衙,所有官员、胥吏都在认真做着手中的事情,府衙上空虽然晴空万里,天高气爽,可他们都不约而同的感觉到了一场暴风雨将至,低沉的气氛似乎让他们喘不过气来。

    青年衙役一脸失魂落魄的站在安坤书案前,喃喃自语,“果然是美色误人,果然是美色误人……”

    府衙门口,夏琰等人进了衙门,他身后跟着厢军,八人押着一辆板车,板车上放着一个超大铜扣的暗红色箱子,十二箱,十二个八人,再加上前引后押的厢军,场面相当壮观。

    衙门里的人即便没有进过银库、没有看过银库里的箱子,但他们仍然准确的知道,这就是丢失了近两个月的二十万库银,每个见到银箱的人都行注目礼,每一个人心里都有一本账,每一个人都明白,库银案要落下帷幕布了,这二十万两究竟是谁盗得呢?

    近两个月的调查,赵之仪、夏琰的人手不停的接触着某些人、某些事,也许,很多人都隐隐的感觉到了答案,难道真得是他吗?不可能吧,会不会弄错了?

    安坤坐在书案前,两眼眯着,直勾勾的不知看向哪里,听到青年衙役的话后,“急什么,鹿死谁手,还不一定。”

    “啪……啪……”童玉锦拍着手进了安坤的公务房,“好一个‘鹿死谁手’安大人真是好定力!”

    安坤抬眼一字一板的说道:“夏夫人,这是衙门重地,女人不得随意入内!”

    跟进来的夏琰冷笑一声,“我还以为你玩得起输得起,原来也就是个怂包!”

    安坤眼色森然泛出幽幽冷光,“夏候爷,任何事可都得有理有据,可不能空口白牙。”

    “放肆!”夏小开低喝一声。

    夏琰伸手,微微一笑,“那是当然,我夏琰向来以理服人!”

    安坤问道:“夏候爷凭什么什么理,凭什么据抓人?”

    “问得好!”童玉锦微微一笑,“安大人,你是先听故事,还是先听结果?”

    “夏夫人一直喜欢故弄玄虚?”

    童玉锦抬眉,“那好吧,我就先说结果——”她刚说完,夏琰亲自出剑砍向安坤。

    正在凝神猜测童玉锦意图的安坤没有想到,自己会被夏琰偷袭,书案后狭小的空间,让他根本无法躲避夏琰直举举砍下来的剑,躲避不及之中,极速抽了自己的毛笔挡箭。

    “停——”童玉锦见剑光落下时跟着叫道。

    夏琰停住了剑。

    安坤不明所以愣在哪里。

    童玉锦龇牙一笑,“安大人,看看你的右臂还在不在?”

    夏琰的剑落在安坤的右臂上方,只有一线空隙,没有伤到他丝毫,他不解的看向这一个动嘴、一个动手的两口子,不明白何意。

    童玉锦继续龇牙一笑,“安大人,再看看你的左手——”

    安坤目光从右臂上方移到自己的左手,他的目光还没有接触到左手时,脑子已经知道自己输了,彻底的输了,他身体没动,声音出来了,“你是如何想到的?”

    童玉锦摇头咂了咂嘴,反问道:“安大人,你为何不让手下人去刻那条鱼呢?”

    惊呆在一边的青年衙役突然说道:“是啊,大人,小的当时就说让我来刻吧,你非要自己刻,为何?”

    安坤吐了一口气,扔掉左手中的毛笔,那抓笔的姿势与右手无异,他是个左右手都能写字的高手,但左手、右手出笔力道不一,再加上字的字体不同,两手写出的字如同两个人的笔迹,可除了妻子林氏没有人知道他会左手写字。

    安坤似乎没有意识到自己将面临什么,闭情逸致般问道:“刚才,夏夫人你说你要讲故事,那你说说我为何要这样做?”

    童玉锦微微一笑,“很简单,只有两个字!”

    青年衙役不解的问道:“那两个字?”

    “自负!”

    安坤看向一直面带微笑的女人,算是见识到了,果然有几把刷子,居然……

    青年衙役瞪着眼问道:“自……我听不懂……”

    童玉锦回道:“所以你只能做个小跑腿的。”

    “我……”

    童玉锦仿佛安慰般说道:“小伙子,别难过,做个傻兮兮的跑腿总比做个自负的聪明人强!”说完,瞄了一眼安坤。

    安坤眯眼,森意冷然。

    青年衙役虽不懂他们话中的机锋,但也算明白了,自己的上司安大人将会被治罪,连忙跪下来哭道:“候爷,候爷,安大人这样做,完全是想引起朝庭对东州府的重视,想朝庭治了贪官肖会遂,还东州一片清明的天空。”

    夏琰冷然问道:“安大人是这样对你们说的?”

    青年衙役连忙摆手:“不,没有,安大人没有这样说过,是小的猜测的。”

    童玉锦仿佛中肯般点点头:“那你猜测得不错,小伙子!”

    “夏……夫人,真的?”青年衙役见童玉锦认同自己的话,高兴的问道。

    童玉锦笑笑,“所以你这辈子就安安心心在衙门里做个杂役吧!”

    青年衙役以为童玉锦相信了,有些不自在的说道:“我也参与了,难道不治我的罪?”

    “当然要治!”童玉锦回得很严肃。

    青年衙役被吓住了:“那……”

    童玉锦回道:“等流放过后,你再找机会进衙门,然后再做个杂役。”

    “啊……”青年衙役发现童玉锦根本不信自己说的话,连忙再次申辨,“真的,安大人从没有让小的做过什么,小的是自愿的。”

    童玉锦抬头笑道,“安大人,有这样的属下,感觉怎么样?”

    安坤没有说话,只是冷冷的看向童玉锦。

    童玉锦说道,“刚才的美人也说,是她主动要和你上床,现在这个小衙役也说是主动参与库银案,不得不承认,无论作为一个男人,还是一个官吏,你都是成功的,余下的话,我们京城大理寺再叙!”

    青年衙役听到安大人要被抓到京城大理寺,急了,连忙叫道:“不,不,你们不能抓大人,肖抹光祸害东州府时,都是安大人尽心尽职为着东州百姓,扶贫济弱,为了百姓,他把自己的俸禄都给了贫困需要帮助的人,自己却过得极清贫,哦,对了,你们去过肖大人的家,也去过安大人的家,两人官品虽然只差两级,可是生活上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你们难道没有看到吗?”

    童玉锦一直微微笑着倾听青年人的诉说,点了点头,“看到了!”

    “那你们应当知道,安大人这样做都是被逼的。”

    童玉锦看了一眼年青人,想说什么,却不知从何说起,抿嘴、弯腰、伸手拍了拍年青人的肩膀,问道:“识字吗?”

    “识!”青年衙役不解的回道。

    童玉锦笑道:“那就多看看书,如果二十年后,我们有缘再见,你再来告诉我你对安大人的定论,好吗?”

    “为何要等二十年?”

    童玉锦回道:“因为说了,你也不懂,就让安大人这个‘勤政爱民’的好官暂且留在你的心目中吧!”

    年青人眨着眼木愣愣的不知道再说什么才能为自己的上司辨解。

    童玉锦歪了一下头,“夏候爷,剩下的可都是你的事了!”

    夏琰微笑着点头。

    童玉锦拱手退了出去。

    夏琰转头看向安坤,“走吧,安大人!”

    安坤看了一眼桌上,桌上被削断的毛笔无声的躺在哪里,深吸了一口气,撩起袍角出了书案,然后跪在地上,夏小同迅速上前,去了他的官帽,夏小同看到低头的安坤在微微的颤抖,嘴角一勾,收起官帽放到了后面侍卫的托盘里。

    安大人,不,前安大人的官途止于此刻,至于是死罪,还是活罪,一切自有大理寺定论。

    安大人盗库银被抓的事很快传遍了整个东州府,只要跟他接触过的人都不敢相信,人们纷纷议论,“是不是搞错了?”

    “安大人是不是被冤枉了呀!”

    “就是,肯定搞错了!”

    “可是夏候爷办案如神从不出错,会抓错人吗?”

    “不知道……”

    “搞不懂!”

    “要不,找陈先生给我们讲讲这官场上的道道与事事非非?”

    “对,找陈先生去!”

    茶楼里一群好事者真得去了陈家学堂。

    陈先生被一群人拥住了,摇头叹道,“你们找老夫做什么?”

    “老学究,我们知道你懂,给我们讲讲?”

    “讲什么?”

    “讲讲为何要抓爱民如子的安大人?”

    陈先生捋须一笑,“安大人爱到你了吗?”

    “我?”

    “对,”

    “跟我没关系?”

    “可你也是民!”

    “什么意思?陈老头?”

    “大道,小道而以!”

    “陈老头,你别神神叨叨,说白话!”

    陈先生笑道:“安大人就帮了一小部分人而以,却被传成了东州民众!”

    “呃……好像是哟!”

    陈老头摇头,“你们没听懂!”

    “啊,老头,到底是什么意思?”

    “他如果真得爱民,早就应当顶着压力、不畏权势上书朝庭,让朝庭还东州一个清明,而不是施些小恩小惠给极小一部分人。”

    众人听了陈老先生的话后,都沉默了,是啊,原来这就是大道与小道,原来安通判不过是个沽名钓誉之徒。

    ------题外话------

    语出自《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所以“烹鲜”常被比喻治国便民之道,亦比喻政治才能!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