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章 中华姓氏起名学问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姓氏与文化内涵

    姓氏的来历

    一个符合自己的好名雅号,能给您暗示引导、心理上的作用,给您自信,助您成功。一个好名,或可为您塑造一个雄才大略、气宇轩昂的政治家形象;或可为您塑造一个精明能干、足智多谋的商业巨子形象;或可为您塑造一个出类拔萃、才华横溢的艺术名人形象;或可为您塑造一个造诣颇深、德高望重的学者英才形象……名正是金,好名远扬。

    古人云:“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当今,好产品也需要一个好商名,好人也需要一个好名声。拥有一个卓而不群、意味深长、意境高阔、言心言志的好名,的确是一笔取之不尽的无形财富。

    中国象形字源于自然界的“物”,其本身就具有生命之灵气。当文字成为人的姓名,公司的名称时,常常寄托着人的乞求和希望,更暗示着天地对人、对公司的信息诱导力。先贤尹文子有“形以定名、名以定事、事以一名”之说,可见,名似虚而实,既实且传神。千百年来,姓名学流传至今,为广大群众所信、所爱,自有其道理。

    在上古时期,姓和氏不是一码事。氏是从姓那儿派生出来。从汉代开始,姓氏混而为一。现代中国人的姓,大部分是从几千年前代代相传下来的。

    关于姓氏的来历,有以下几种说法:

    以姓为氏。姓作为氏族公社时期氏族部落的标志符号而产生,其后人有的便直接承袭为氏。母权制氏族社会以母亲为姓,所以那时许多姓都是女字旁。如:姬、姜、姒、姚等。

    以国名为氏。如我们所熟悉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齐、鲁、晋、宋、郑、吴、越、秦、楚、卫、韩、赵、魏、燕、陈、蔡、曹、胡、许等,皆成为今天常见姓。

    以邑名氏。邑即采邑,是帝王及各诸侯国国君分予同姓或异性卿大夫的封地。其后代或生活在这些采邑中的人有的便继之为氏。如周武王时封司寇岔生采邑于苏(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岔生后代便姓苏。据统计,以邑为氏的姓氏近200个。一些复姓由于漫长的历史演变,至今已不复存在。

    以乡、亭之名为氏。这类情况不多,今日常见姓有裴、陆、阎、郝、欧阳等。

    以居住地为姓。这类姓氏中,复姓较多,一般都带邱、门、乡、闾、里、野、官等字,表示不同环境的居住地点。

    以先人的字或名为氏。出自此条的姓氏很多,据统计有五六百个,其中复姓近200个。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开,其后代以林性传世。宋戴公之子公子充石,字皇父,其孙以祖父字为氏,汉代时改皇父为皇甫。

    以次第为氏。一家一族,按兄弟顺序排行取姓,如老大曰伯或孟,老二曰仲,老三曰叔,老四曰季等。后代相沿为氏,表示在宗族中的顺序。但也有例外。鲁庄公之弟庄父、排行老二,本为仲氏、仲孙氏,因他有弑君之罪,后代便改姓孟,或姓孟孙。

    以官职为氏。如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等。一些以官职为姓的姓氏,丹从字义上看,也可以分辨出来,如籍、谏、库、仓、军、厨等。

    以技艺为氏。如巫、卜、陶、匠、屠等。

    古代少数民族融合到汉族中带来的姓。

    以谥号为氏。

    因赐姓、避讳而改姓。

    姓名的文化内涵

    姓名不仅是一个体生命的简单代称,还代表了人许多更本质的内涵,包括品格、职业、出身、文化程度、形象、社会地位,乃至优点和缺点。在社会活动中,姓名是姓名所有者与他人相区别而独有的代表符号,供人们称呼和识别。人与人的交流会通过姓名传递各种信息。作为一个代表符号,因其社会性,姓名又具有法律意义:一个经公安机关登记,有了国籍、户籍的姓名,成了人身内容的一部分,代表着人的权利和义务。

    伴随社会的进步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姓名从发端到演变,逐渐赋予复杂的内涵,从简单的“代号”嬗变为包含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文字学、文学、美学、音韵学、易学等内容的“综合文化”。

    姓名的文化内涵体现在四个方面。

    姓名的传承性

    姓名的产生形式(一般为长辈为晚辈命名)揭示了一种血缘关系,一种家族关系,可谓为“传宗接代”;表示姓氏的继承,又表示家族成员之间血脉相连,表明生命基因的延续。尤其,人们长期按“字辈谱”命名的方式,更是有浓厚的宗族观念和文化特色,表达着几代人甚至数十代人之间的血缘亲合关系,把人的个体生命延续意识和家族亲缘关系传承下去,形成家族坚不可摧的亲和力和凝聚力。

    姓名的意愿色彩

    根据汉字丰富的内涵,人们赋予姓名形形色色的含义。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走正道,能有所作为,在为子女取名时往往寄寓美好的期望。因此姓名又凝聚着对新生命的深厚情谊和殷切期望,也隐喻着不同的理想抱负、情趣、爱好与追求:有的希望光宗耀祖,有的希望吉庆安康,有的希望成就一番事业,等等。

    姓名的时代性

    人之取名,沿于时尚,因时而变,与社会背景、环境、形势及时代精神风貌密切相关。人名演变的历史可以证明,名字的起用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息息相关。从封建社会人们追求功名富贵到建国后“建国”、“国庆”、“超英”、“文革”、“卫东”等弥溢浓烈的政治色彩,再到当今社会姓名追求标新立异、与众不同。在名字中都折射出不同时代特定时期的人文氛围和价值取向。

    姓名的包装功能

    在平常的社会交往中,高雅、深邃的名字,往往会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令人难以忘怀。而庸名俗字则给人一种不愉快的厌恶心理或排斥感。姓名语音的优美多变,名字意义的丰富玄妙,字形的多姿多彩,可以说是灵活生动,气韵传神,因此,一个富有时代内涵和审美情趣的好名字,足可以装饰人生,增添异彩。

    起名六禁忌

    忌姓名“拗口”

    姓名不仅代表一个人的符号,还有深刻的寓意,也是一个人的层次、文化背景的体现。人一生有个好名字不仅使别人印象深刻,而且事关名字拥有者一生的事业、婚姻、健康和人际关系。因此,父母给子女起个好名字,使其名正言顺,一鸣惊人,寓意美好的心愿。

    好名字一般具有三个特征:名字代表好的涵义;读上去朗朗上口、清脆好听;有一定的字形美,即名字写出来要好看。

    所以说,起名看上去容易,实际上是有一定难度的。两三个字的简单组合,里面却包含了许许多多的技巧和方法。要做到名字顺口、简单、含义深刻、令人难忘,在起名时就要注意形、音、义三条原则。

    避免姓和名的声母和韵母相同

    起名时最好不要全部选用n和l,z,c,s与zh,ch,sh这些发音部位相同的声母。如:“汪”(wang)是由“乌”(w)和昂(ang)拼写成的,起名时不宜为“汪文威”(wangwenwei),三个字的声母相同,读起来很不顺口。要想名字响亮动听,选字的韵母很关键。名字带有含鼻音的韵母读起来比较响亮,“昂”、“良”、“光”、“鹏”、“东”含后鼻音韵母的字尤其响亮;在非鼻音韵母字中,主要元音开口度大的,如“达”、“帅”、“瑶”、“宝”,响亮程度较高。

    避免姓名的字音与不雅之词谐音

    有些人的名字,表面上看非常高雅,但由于读起来会与另外一些不雅的词句声音相同或相似,便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嘲弄和谐谑。例如:宫岸菊(公安局)、蔡道(菜刀)、卢辉(炉灰)、何商(和尚)、陶华韵(桃花运)、李宗同(李总统)、汤虬(糖球)、包敏华(苞米花)等。李思、韩渊、史诗、杜子达等名,看字义都很文雅,但容易在口语里读成:您死,喊冤、死尸、肚子大等。

    上述谐音使姓名显得不够严肃,不够庄重,在大庭广众之下容易授人以笑柄。另外有一些名字易被人误解为贬义词,如:白研良(白眼狼)、胡礼经(狐狸精)、沈晶柄(神经病)等。

    避免姓名的平仄声相同

    现代汉语不讲平仄,以四声论之。所谓四声是指平、上、去、入。例如:柳景选三个字全是上声,读起来很绕口,不如柳敬官好听。一般来说,名字的尾音最好是平声,因为上声字响向程度相对差一些。

    要讲究声律

    起名讲究一下音韵格律,做到词性相对,即实词中的动词、名词、形容词、数量词、虚词中的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和谐相对,名字中的内容有一定关联而又不重复。如“温而刚”这个名字,就是姓与名的最佳结合。“而刚”单独看时并没有特别动人的意义,但把它与姓“温”放到一起,就构成了一个高雅隽永的好名字。

    忌污秽粗俗字眼入名

    姓名清新,有美好的含意,巧妙地与姓氏妙搭配更好;在中国人看来,起个含意深刻、讲究字义的好名字是个起码要求。

    某些表示秽物和不洁的字一般不入名号。某些人或某些地区有给孩子起“贱名”、“丑名”、“脏名”的习俗,为的是让孩子不为妖魔光顾,便可消灾免祸、长命百岁。其实这是一种迷信。

    某些表示疾病和不祥的字,一般不入名号。

    人体的部位器官名称不宜入名,但也有用“心”、“眉”等为名的。

    某些动物的名称不宜入名,但有些动物却常常入名,如金豹、文虎、平鸽、小燕等。

    化学元素名称不宜入名,但又有五种常入名,如:金、银、铜、铁、锡;取名为金玉、铁生。

    忌用生僻字、多音字、繁简字、古今字,以及电脑无法识别的字起名

    姓名要易读易写,读起来铿锵顿挫。笔划不宜太多,不要起个连电脑都无法输入或只能在《康熙字典》中查到的名字。国家有关部门经过大量统计,确认并编制了一、二级汉字库,共有国家标准汉字6763个。固定并安装在电脑供随时使用。超出此范围的字,则须用拼合或造字程序等方法来解决,显然很不方便。《现代汉语词典》在每个字下还收录词语,对于命名很有参考价值。此外不要自已造字去背离了汉字的基本要求。

    姓名中如果出现多音字,会给社交造成麻烦。如姓名中的“乐”、“行”、“茜”、“蓓”等。对于多音字应尽量回避。如果要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