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Part 2.拒绝别人要干脆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很多人向我抱怨,社交是一个不断失去自我的过程。我想他们是混淆了社交与表演,正如很多人以为情商高就是讨好别人。

    做自己是人的本能,社交是生存所需,两者并不矛盾。

    社交中受欢迎的人,都不是滴水不漏、接近完美,而是有原则、有态度、个性鲜明、极具魅力。

    没有任何一种社交技能可以比得上真诚。真诚不是能力,而是态度,不登高踩低,不见人下菜。

    每个人既是企业家又是创业者,经营与管理的第一个企业就是自己。

    管理好自己,最重要的不是寻找完美人设,而是用好自己的特点。

    记住,你的弱点与缺点,也是你的特点。

    多见人,少交友

    在网上看到一个问题:你最近交的一个朋友,跟你认识几年了?忍不住想了一下自己。最近交的几个朋友,几乎都是在杂志社认识的,屈指一算,差不多十年了。之后认识了很多熟人,但能够上升到朋友层面的,几乎没有。

    交朋友与谈恋爱真像,精力旺盛的时期就那么几年,随着成熟的到来,自己像一列火车越跑越快,路过的人越来越多,能一起抵达终点的,还是青春年少时,彼此见证了脆弱、狗血、叛逆与努力的人。

    这种感受,很多人有共鸣。

    “对啊,所以我成了死宅,见那么多人又不交心,有什么意思?”

    “年龄越大,维护友谊的成本越高,不像年少的时候,借块橡皮,抄个答案都能成了过命的交情。”

    “你看得上的人,不屑跟你做朋友;你看不上的,整天缠着你。”

    这些,我都同意。

    人越成熟,越懂得珍惜自己,就越会慎重地选择是否把时间与精力花费在维护一段感情上。那些需要输出很多能量却无能量输入的交往,我也十分抗拒,但我不同意因为交朋友越来越难,所以不想要认识陌生人。

    友谊与爱情一样,不是生命的全部,而是人生的奢侈品。每一个买过奢侈品的人都知道,你的衣帽间里,有一个最贵的包,却有无数个便宜的包。它们可能是街头偶遇、旅游的一时兴起、网上独立设计师的手笔等。是它们让包包这个概念变得更加丰富,也让生活充满新奇感,虽然你投入金钱、精力、情感最多的是最贵的包,但如果你的衣帽间里只剩下那个最贵的包,也就剩下了枯燥、无选择,甚至了无生趣。

    古人云:行万里路,如读万卷书。我却觉得,如果你时间紧迫,多认识一些有趣的人,也可以达到读万卷书的效果。

    熟悉的地方无风景,熟人之间也没有头脑风暴。在关键时刻激发我的人生思考,大部分是偶遇的陌生人。

    去澳大利亚的时候,遇到一对丁克夫妻。太太第一次介绍丈夫是物理学家时,我们都信了。然而,她丈夫只是个退休教师,专注自制飞行器几十年,最成功的一次试验,飞行器升空45米。

    “45米!”男人自豪地说,女人崇拜地看着他,那气氛不能更感人。

    有幸目睹了他们的一次试飞,在城郊的空旷处,那个面目可疑的铁家伙升空的时候,我的心提到嗓子眼。安全着陆后,加起来快120岁的两个人,紧紧拥抱、深吻。

    “不觉得很危险吗?”我问。太太兴奋的脸还红扑扑的,认真严肃地说:“与飞行相比,我觉得生孩子更危险。”

    这对老夫妻,如果出现在新闻里,我会觉得他们不正常。然而,亲眼见到他们的日常,温暖而又宁静,我开始反思究竟什么叫幸福。

    我们喜欢用一种标准来确定幸福,人为设定一个及格线,在及格线上的是好命,及格线以下的则是不幸。却忘了其实每一种幸福都有缺陷,而每一种缺憾也自有它的幸福之处。

    我们所面对的压力与痛苦、狭隘与悲观,往往是由这根及格线造成的。当你见识了更多的人,阅读了他们的人生,这根线就会慢慢消失,你开始明白自己所处的是一片森林,每一棵树都有它的阳光雨露。

    在饭局上,遇到一个花心的直男癌。那场聊天,让我见识了玩世不恭男人的另一面。原来这个时代,女人虽然辛苦,却是有目标地向前冲,可以选择貌美如花,也可以选择赚钱养家,而男人则承受着单一价值观的压力,只有功成名就、赚钱养家这条独木桥。

    有个书店老板,也是公认的怪人。一天能出一百个点子,随时表示要跟你合作,但所谓合作,就是你一个人做。但跟他聊天,是超爽的头脑风暴,在他的书店坐一天,能看到半个城市的文艺老中青三代。

    还有永远在恋爱的插画师,她说你们都想找有趣的人结婚,但其实真正有趣的人根本不想结婚。

    跟这些人谈新奇的话题,我不介意他们的三观与我是否相符,也不强求下次见面谁还能记得谁,但我确信,在当时的那场聊天中,他们是能量输出源,增长了我的见识,拓展了我的视野以及思维的边界。

    深交怕奇葩,浅交爱奇葩。

    我们不要以朋友的标准去要求所有人,以男朋友的标准去要求所有男人。一本书,没有出人意料的情节就不会促成你的思考,当我们将大千世界中的人,当作书来阅读时,就应该抛弃年龄、人品、身份的偏见,与奇人聊天,跟怪人吃饭。

    不必付出真心,只要有足够的真诚。

    多见人,少交友,是人生行至某处的一种必然转变。交友是投入,见人是经历。而人生的广度是由路过的风景决定的,你所见到的那些人,就是你路过的风景。

    在任何一种关系中深入,既可能收获爱,也可能收获害;当我们足够强大、独立、自信,对于爱的需求就会变得克制,从而避免难堪的伤害。倒是那些人与人之间,意外而突如其来的温暖与火花;因各自成长与经历的不同,而对彼此产生的好奇,构成了我们与他人之间最和谐的关系——聊完各自天涯。

    只有心情的投入,没有情感的付出,如此甚好。

    听真理的人,不输于讲真理的人

    金庸笔下,最不会说话的人是郭靖,偏偏郭靖命最好。不仅在各门派大腕的帮助下成了江湖大哥,更娶了聪明美丽的富二代黄蓉。

    黄蓉待他,比一个平常的姑娘对待自己的呆丈夫好一百倍。永远正面表扬,甚至不惜贬低自己:你是好人,我是坏姑娘。

    年少时读《射雕》,觉得作者真是一个善良的人。他塑造郭靖这么一个6岁才会说话的笨人,却让他走了好运,无疑给笨嘴拙舌的芸芸众生打了一针强心剂。那时候,我就是一个不会说话的姑娘,一直到现在,也不属于能在酒桌上谈笑风生的人。

    我天资有限,语速慢,说话声音小,脑袋比嘴巴动得快,适合小范围、一对一交流。所以一直羡慕那些人来疯,越是人多的时候,越能发光,声音洪亮,妙语连珠,再简单的事情从他们嘴里说出来,都有趣得要命。

    有一段时间,我很努力地想成为那样的人。看了很多关于谈话技巧的视频与文章,当看到有一篇文章说,你不会说话是因为知识不够渊博时,我恶补了若干酒局饭桌的常识。结果一次同学聚会,大家谈到红酒,我抓住话头,滔滔不绝地讲起来,这可是我刚刚学过的。结果不仅聚会被我讲冷场了,还有同学在背后说我太装。

    我委屈满满,直到见到一位前同事。

    他之前给大家的印象是老实木讷,值得信赖,如今做生意发了财,变得自信了,加上饭局是他做东,所以说了很多自己的发家史,讲了很多人生的大道理。宗旨只有一个,以前瞧不起他的人,如今高攀不上。

    有人能把任何话题讲得有趣,而他恰恰可以将任何话题说到冷场,以前话少尚可藏拙,如今话一多,就显得格外面目可憎。

    我是从这一次饭局开始,明白我们这一类人的问题所在。

    真正的问题,绝不是会不会说话,而是能不能接受一个不会说话的自己。参差多态,方为幸福本源。不会说话并不足以成为社交障碍。个人形象被破坏,是始于不会说话却偏要当社交明星的用力感,刻薄一点形容,就是吃相难看。

    伶牙俐齿的黄蓉,第一次见到郭靖,郭靖听她谈吐俊雅,学识渊博,不禁大为倾倒。或许正是他大为倾倒的模样,俘获了她的芳心。

    如果人要凭借说话这一本领,分出三六九等,上等为会说话的,中等为不会说话也少说话的,下等则是不会说话却总要说的。会说话是一种天赋,如果你向一个会说话的人取经,他可能告诉你很多经验,却依然解决不了你的问题。

    我开始明白,不会说话的人,首先要做一个好听众,享受与会说话的朋友在一起,而不是羡慕嫉妒他们。生活是一部情景剧,每个人最舒服的状态是安于自己的角色。即使绿叶龙套,做得久做得好,不抢镜不抱怨,也自有口碑。

    我曾经参加一个女企业家沙龙。大多数企业家都练就了一副铁齿铜牙,最后一个站起来的,是一间健康沙拉企业的创办人,身材非常美好,穿一件抢眼的白纱裙。她说:“我的特点是不会说话,只会吃,所以从事的行业也与吃有关。时候不早了,大家准备吃饭吧。”大家愣了一下,笑着开始鼓掌,演讲比赛似的氛围忽然就松弛下来。

    那一天,她给我留下的印象特别深。

    后来又见过几次,她的确不擅言辞,总是坐在角落里安静地听大家讲,迫不得已要发言时,话最短。然而你可以看出来,那条最短的发言,她是精心准备过的。

    穿绿裙子的时候,她说:“我今天穿得像一片生菜,生菜不会说话,但营养丰富,它是我们沙拉里常备绿叶。”

    遇到餐饮大咖聚会,她说:“今天生猛海鲜很多,沙拉是配角。我会继续当好配角,咱们健身房见。”

    她的形象淡而不寡,言少却味长,与她经营的健康沙拉品牌不谋而合。

    不会说话的人到底有没有可能通过多年的学习与训练,变成了一个会说话的人?当然有。

    然而,我更愿意选择像卖沙拉的女企业家一样,看清自己做自己。

    再小的个体,也是品牌。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都要在人际交往中树立自己的品牌。不会说话的你,可以选择做一个贴心的倾听者、安静的美男子或美女子、睿智的点评家——少言自威,胜过千言万语。

    当太多人希望成为谈笑风生的焦点人物,焦点反倒可能落到不会说话的人身上。就像一部影视剧里,满满都是小鲜肉流量担当,互相攀比倾轧的结果,是演技超强的黄金绿叶脱颖而出。无他,因为姿态从容好看,令人定神静心。

    作为不会说话的人,你有权选择沉默,安心地做一个鼓掌的路人。然而必须发言的时候,敬请精心准备。不要羡慕别人两小时的演讲不打草稿,属于你的人生,就是一分钟的发言也要反复斟酌排练。

    爱这样的人生吧。正是因为你没有出口成章的天赋,才造就了现在这个你:克制、冷静,思维比语言发达,所说的每一句话,都代表自己的智慧与阅历。

    拒绝别人要干脆

    朋友被邀请参加一个地产活动,心里不想去,就说时间对不上。以为没事了,过几天,人家又来找,说我们改了时间,这下没问题了吧。他才说,真没空,谢谢你的邀请,人家就不高兴了,说我们为你都改时间了呢。

    对方到底是不是为他改的时间,有待考证,但他拒绝别人不干脆,给人留下了把柄。

    这位朋友,有点像几年前的我。那时候年轻,总觉得自己情商很高,不需要把拒绝做得太难看。用的套路经常是先答应别人,然后临时有事,编出各种理由,表示确实想去但去不成。

    终于有一次,惹怒了一个朋友,说你去就去,不去就不去,总是这么犹豫不决,真的很讨厌。

    我心里一惊,犹豫不决?我一开始就没想去啊。

    后来我观察了很多人,发现所谓高情商的拒绝,无论编出多少理由,拉出多少垫背的,给别人的印象就是不靠谱、易生变。

    拒绝这件事,最高情商的表现就是行就行,不行就不行,千万别装。

    不敢干脆地拒绝别人,表面是为别人着想,不想让人家难堪,其实是太把自己当回事,觉得你拒绝了,人家的心就碎了。

    其实任何一个人提出要求,都做好了被拒绝的心理准备,甚至他可能比你更认可拒绝这一选项。

    千万别觉得对方是抱很大希望,非你不可,才会开口。满世界到处都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提不靠谱要求的人,说不定哪次撒网就捞几个心慈手软的冤大头。

    地产界流传一个故事,讲的是王石有多爽。

    他卖了一块地给别人,已经收了订金,大家一起吃饭的时候,买家表情严峻,左不舒服右不舒服,但就是不说为什么不舒服。

    王石善解人意地说,我们吃完这顿饭,如果你还是不舒服,我就把钱一分不少退给你。吃完饭,他问那人舒服了吗,那人说还是不太舒服,他就退了钱。

    其实那块地,地段、形状都不太好,之后放了好多年,也没卖出去。也就是说,这块地卖不出去,是理所当然;卖出去,是意外之喜,王石绝不会因为这块地卖不出去而怀疑人生,更不会拉黑拒绝他的朋友。

    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个买家的好运,现实中很多人,如果你拒绝得不干脆,他们会慢慢说服你,让你去做你并不想做的事。而当你真去做了,对方也并不感激你,相反会拿你的态度说事儿。

    拒绝是不需要解释的,解释得越多,越容易给别人造成错觉:你是故意拒绝我,或者你故意抬高身价,想让我不断求你。

    你留给别人希望,就引诱他人付出,这是一个客观事实。

    有人要你帮忙,你不说自己帮不了,而是说今天比较忙;到了第二天,别人又提出来,你说明天再说;第三天,人家要请你吃饭了;到第四天,你说我真帮不了,那人一定会勃然大怒,你帮不了早说啊,浪费表情。

    拒绝别人不干脆,还有一个原因是我们害怕给朋友留下薄情寡义的印象。

    其实世界上绝大多数人之间的交往,根本上升不到情义的高度,而是在规则之中运行,规则是检验靠谱的唯一真理。能做就全力以赴地开心去做,不能做就第一时间通知对方,是成本最小的人际交往规则。

    别人选择了你,而你干脆地拒绝,是把选择权交还给对方。

    我想让你做我女朋友,你拒绝了,选择权就是在我手里,我可以选择继续追你,或者去追别人,不需背负任何心理负担。

    如果你不拒绝又不答应,以各种理由拖延,选择权就是在你的手里,我不知道什么时候靴子会落在头上。

    这才是最大的自私与伤害。

    即使在爱情中,我们都不是唯一的备选,何况其他事情上,其实你并没有那么重要,不必担心被你拒绝的人走投无路,相反,你的拒绝可能让他春暖花开。

    我当作者的时候,最恨一种编辑,就是你把稿子给他,他说很好,你再问,又说交给主编了,问到第十八遍,他说我喜欢但主编不喜欢。这中间差不多耽误了半个月。

    后来我当编辑,不能用的稿子看完立刻告诉作者“不适合我们,你赶紧给别人”。同事觉得我种耿直Girl多得罪人啊,人家作者写稿不容易,你十分钟看完就说不行,太伤人。

    然而,我这样做不仅没有得罪作者,反倒让他们对我产生了信任,觉得我看稿子专业、准确,特别了解自己杂志的定位与主编的想法。

    拒绝是不需要理由的,不想做、不合适就是最好的理由。理由说得再好听,也是拒绝。当拒绝这个结果摆出来的时候,别人已经在想怎么找下家了,哪有心思听你解释你的难言之隐。

    拒绝并不难看,不敢拒绝的姿态才比较难看。你不想付出还想当好人,世上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所以,对于拒绝这件让你为难的事,我只有三个建议:

    第一时间说不。

    理由越简短越好。多一点真诚,少一点套路,只要对得起自己的心,不必考虑对方的接受能力,大家都是成年人,谁还为谁负责?

    告诉对方,下次有能力,机会合适的时候,再帮忙。

    如果有人因为你拒绝了他,就跟你翻脸,你应该庆幸友谊的小船及时翻了。不然这辈子,注定你是下等兵,他是Bigboss,你要随时在线,随时帮忙,帮完忙还主动敬礼说“团结”。

    事实上,很少有人因为被干脆地拒绝而把对方拉入黑名单,只会反思自己,重新评估双方的关系,寻找舒服的点位继续交往,这是一个双赢的结局。

    你不需要讨人喜欢,只需要对人有用

    花花问我,“我内向、有主见、不善于拍马屁,在办公室不讨人喜欢,怎么办”。

    “什么怎么办啊,你干吗要去讨人喜欢呢?”

    内向、有主见,并不会让人讨厌,除非你嘴黑、腹黑还喜欢背后插刀。

    但花花的苦恼我太理解了。我也有一段时间,自我评价极低,那些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社交达人总让我感觉很自卑。高一时,我甚至因此产生厌学倾向。跟父亲说不想上学,因为大家都不喜欢我。我爸眼睛一瞪,说:“如果你考试能得第一名,看老师同学对你怎么样?”

    天下父母都一样,你跟他们讲什么,他们都跟你讲成绩。

    然而,当我在高三成功由学渣逆袭为学霸时,我发现我爸是对的。虽然我的性格一点都没变,但老师对我的表情变了,也没有同学欺负我了,以前不怎么搭理我的人,还经常约我放学一起走,问我是怎么学习的,有没有什么复习资料可以推荐给他们。

    这真是一个功利的世界啊。不过,我喜欢!

    我对花花说,讨人喜欢是世上最难的事。你再好,也会有人不喜欢你,并且如果你身上只有可爱,时间就会无情地磨损它。张爱玲的性格该是很奇葩了,那么孤清冷傲刻薄的一个人,然而却有很多人喜欢她,她也并不缺乏朋友,因为她拼的从来不是可爱、随和,而是实力。

    讨人喜欢的人,总会努力经营自己身上的可爱,却忘了,可爱是经不起时间打磨的。这种情况,在职场表现得特别明显。

    一批新人入职,有人会说话会做人,外形乖巧,前辈都喜欢;有人埋头做自己的事,不怎么说话,外形也是路人一个,前辈们对此人无感。然而一两年以后,可能讨人喜欢的人还是讨人喜欢,却仅此而已。同事下班玩,喜欢叫他,上班需要帮忙,也喜欢叫他,但背后肯定有人说,他没有实力只靠卖萌。

    而不那么讨人喜欢的人,如果他的工作做得让人心服口服,就会收获尊重,变成团队里重要的人,这意味着他在职场中可以走得更远。

    讨人喜欢,是天性,模仿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与时间。有人的性格、外形天生比较讨喜,有人就差那么一丢丢。这一丢丢要补起来,简直伤筋动骨。有时候补着补着,就成了东施效颦。

    如果你觉得自己在群体中,很难做一个讨人喜欢的人,属于你的选择就是去做一个对人有用的人。性格帮你关闭的那扇人际关系的大门,你可以用实力轻而易举地敲开它。

    我以前的广告公司,有个性格不好的美术总监。我们去给客户做展示,三个方案很快被全盘否定。美术总监最后一个上台,他那张脸太不讨喜了,对方总经理表示不想听。“就10分钟,不是给我面子,我没面子,是为了你自己的品牌,这很重要。”

    他的演示干净利落、异常动人,把我们的方案以模拟场景与数据分析的方式直观地表达出来,胜过同事之前说的千言万语。演示结束,对方很快敲定了方案,并要请我们吃饭。美术总监面无表情地拒绝了,客户竟然没生气,笑着拍拍他的肩膀说:“有个性,我喜欢!”

    虽然我们平时很少说话,但每次我捅娄子兜不住底的时候,都是他挥舞魔杖帮我摆平。包括他的很多工作方法与工作态度,到现在还影响着我。

    如今离开那个公司多年,很多当时与我相谈甚欢的小伙伴都已散落天涯。但每年春节,我都会给他发短信拜年;他只要开口,我立刻放下手头事情去帮他,丝毫不觉得麻烦,而是感觉荣幸。

    我们常说这个人性格好,那个人性格不好,其实好与不好是相对的。你的性格,在他人眼中呈现什么状态,与你的实力紧密相关。

    你没用的时候,不喝酒不参加饭局是不识时务,有用的时候就是有个性;你没用的时候,说话直是不懂事,有用的时候就是坦诚。

    什么是有用?

    就是对他人、集体有价值,并且这种价值,不是低级的给予与讨好,而是你的能力与魅力自然引发出的人品升级。

    千万不要为了讨人喜欢选择改变自己,这会让你长期处于自我评价过低的状态。

    如果你是职场新人,感觉气压低的时候,就在做好本职上下功夫,而不是去请客送礼。如果你在家庭生活中,感觉受到了冷落,就去完善自我、做能够让你变得快乐而丰富的事,而不是拼命去讨好伴侣。

    你可以有心机,但你的心机要用在怎样让自己成为某个项目、某个圈子中有话语权的人;怎样把哪怕很小的一件事,做到完美、漂亮上。

    陈丹燕在《上海的金枝玉叶》中写到贵族女性黛西,“文革”时被下放,做小卖部的售货员。她把要烂的水果用很低的价格买回家,吃过以后就知道哪种甜哪种酸,还跟农民学习如何对着灯光,辨别鸡蛋是否新鲜。渐渐地,被打倒的资本家黛西成了一个讨人喜欢的售货员,因为她能告诉顾客哪种桃子是甜的,教他们挑选鸡蛋的方法。

    在任何小事上做成专家,你的人生都有逆袭的机会。没有人只是因为讨人喜欢而成功,也不会有人因为不讨人喜欢而失败。别人的态度只是你失败的借口。

    当你为自己不讨人喜欢而苦恼,应该检视的不是你的性格,而是你的能力与实力;你的敬业与努力;你的见识与趣味。这些方面的缺失,才是让你在人际关系中缺乏自信的真正原因。

    在这个功利而平等的世界里,你不需要做一个讨人喜欢的人,你只需要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就行了。

    别与你瞧不上的人计较

    大学刚毕业的时候,遇到一个很让人讨厌的同事。他聪明伶俐,但聪明不是用在如何做好工作上,而是用在如何拆别人的台,打别人的小报告上。他也很会讨好领导,吃饭的时候,总有一只眼睛在关注老板的需要。对同事像冰一样寒冷,对老板像火一样热情。

    我们搭档做一个项目,老板在的时候,他假装努力;老板不在,他就去玩了。我很气,既然两人搭档,你是老员工,我是新员工,你不做我更不做了。结果deadline到了,工作却没有完成。老板怪罪,他笑着说:“工作我早分配好了。刚毕业的大学生工作效率太低,我没想到,是我的错。”我当时气得说不出话来,老板却只是笑笑,又给了我们三天时间。

    我忍不住去找老板理论,说了一堆他的坏话。“如果他继续这样,工作还是完不成。”我负气说。

    “你既然瞧不上他,干吗还跟他计较。你不觉得你在跟他计较的时候,就变成了他吗?”

    老板话说得温和,我却无言以对。

    想想那段时间自己的表现,老板在的时候做事,不在的时候聊天,工作完不成,把责任都推给搭档,真是跟他一模一样。

    可是,我还是想不通,老板为什么可以容忍他这种人。

    随着职场经验的丰富,我明白了,在老板的眼里,员工各有不同用处。比如我这位很让人讨厌的同事,工作不努力,却是饭局上活跃气氛的高手,而且擅长说奉承的话,在任何场合都让老板很有面子。这种嘴脸,我们觉得很讨厌,老板却很受用,并且无论谁当了老板,他都有市场。

    工作踏实努力的人,往往不具备剑走偏锋的能力,只能以德服人,用时间与能力去证明自己。如果跟他计较,就很容易变得一无是处。工作上可以跟他拼不努力,饭局上却拼不过人家的机灵,憋半天想要夸一夸老板,说出来的却是“您就像我们的父母”,听得人尴尬癌都犯了。

    跟自己瞧不上的人计较,最好的结果是,你成了他,但更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你根本成不了他,却连自己都弄丢了。

    与这个讨厌的同事共事的几年,我慢慢明白,我们瞧不上却又打不死的人,身上既有让我们鄙视的毛病,也有我们做不到的优点,否则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他早死一万遍了。

    当我们的内心被情绪占满,就会只看到他的缺点——他又懒又虚伪还阴险,居然混得不错,那我干吗要踏实做事?这一个小念头,足以让你变成既不能让自己快乐,也很难获得他人尊重的人。

    不能让自己快乐,是因为你无法做自己。你总在跟你瞧不上的人计较,他偷懒,你也停工;他虚伪,你也皮笑肉不笑。表面上,你们越来越像,你似乎有能力与他抗衡了。可是,你与他最大的不同是,他做这一切,都是快乐的,他的世界观支撑他去做这些事,并从中受益;而你,做这些只是为了赌气,你根本瞧不上此刻的自己,当然也不会从中获得享受。

    当你拼命地去跟你瞧不上的人计较,你会变得比他更令人讨厌。变坏容易变好难,一个人的缺点是很容易被模仿的,优点却很难被超越。因为缺点是短板而优点是能力。一个样貌普通的人,要变丑,只需要从内心到衣着都邋遢,而要真正变美,却必须经过三五年的塑形、化妆、衣品训练。

    最终,你学到的都是他的缺点,所以他那么令人讨厌,却活得如鱼得水;而你与他计较,却变得处处不顺。

    不仅仅在职场,家庭同样如此。经常有人跟我吐槽婆婆,列举一百条婆婆的罪状,忽然话锋一转,说我现在也跟她一样,她怎么做我就怎么做。可是,婆婆能倚老卖老,你能吗?对于你的丈夫来说,婆婆是他无法反抗的宿命,是血浓于水的亲情,你能吗?

    没有先天的优势,却去跟对方拼缺点,这样的计较只会伤自己。

    不与你瞧不上的人计较,与宽容豁达无关,而是一种精明的生存技巧。聪明的人,只与朋友谈理想,不与敌人论对错。你所讨厌的人,就是与你两个世界的人,尽最大可能保持表面的平和,在内心深处与之划清界限,维系最小的交集,是明智的做法。

    越是令你讨厌的人,生命力可能越顽强,他们深谙凉薄世界的生存之道,与他们计较,最终改变的是你。

    “我们改变不了世界,却可以选择不被世界改变。”挺直腰杆,别与你瞧不上的人计较,你身上自然会有一种让别人惹不起的气场,它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会让你在人群中拥有越来越高的辨识度。

    一个人走出黑暗比两个人快

    朋友抬爱,送我一个封号:朋友圈正能量女王。此朋友圈非虚拟世界的朋友圈,而是在现实生活中,朋友们听不到我的抱怨,也看不到我情绪失控的时候。

    你是春风,那么你的雷电给了谁?

    朋友曾经这样问我。她是一个冷静的水瓶座,觉得我这种百毒不侵的灭绝师太范儿,要么是双面人格中的某一面,要么就是情商高得简直虚伪了,我一定有一个情绪出口,就像武林高手的命门,全身盔甲,独此处可一剑致命。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如她想象那样复杂,或者见不得人。

    你为什么总能保持开心呢?因为不开心的时候,我在写作。

    写作就是我的药。

    看陈冠希的纪录片《触手可及》,作为创业青年的一切,我都不奇怪,有资源有人脉有积累,阴沟翻船也不会过得比普通人差,然而有一段描述,真的击中了我。

    “我已经有将近八年没拍电影了。这是他们唯一打败我的地方;他们拿走了我的激情,他们赢了,演戏是我的激情所在——我真的很想演戏,这是我目前唯一的遗憾。”瞬间明白眼前这个年轻人,在息影的8年,为何颜值掉线得那么厉害。

    演戏就是他的药,他被剥夺了吃药的权利。

    虽然我们总在寻找让自己发光的事,却没有人是永远光明闪亮的。我们有犹豫不安的时刻;有颓废恼怒的时刻;有悲观失望的时刻;心里住着一团乱麻,理顺了,又会乱,乱了以后,又需要理顺。

    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内心深处那个向着光明那方的好小人,永远在跟躲在黑暗之中的坏小人作战。世上根本不存在百分百心理健康的人,无论在他人面前是多么牛的鸡汤表情包,夜深人静时,终究需要面对自己内心的不安与狂躁、怀疑与自卑。

    除了很少的一部分人,需要求助专业心理医生,大多数时候,我们要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写作于我而言,就是一场心理按摩。

    它让我以最快的速度安静下来。多年的职业修炼,坐在电脑前,手指轻触键盘的那一刻,身体里仿佛有一个按钮,滴的一声打开:欢迎进入工作状态,这儿野花繁盛,牧草肥美……

    烦恼,不是因为那些值得烦恼的事情,而是因为我们想得太多。既想左又想右;既想站在潮头,又想躲在水底;既想享受平静生活,又想要活在聚光灯下,在两种无法兼顾的想法之间左右拉扯,你就会无所适从、自我怀疑;烦恼像雾霾,你越用力,吸进去的脏空气越多。

    所以,你要平静下来。只有平静,才可以放空。我是用写作的方式到达平静,我身边也有朋友,是去画一幅小画、练一张字帖、做一个蛋糕、跑一场步、游一场泳。

    专注度越高,越有助于放空。

    我很少选择找朋友倾诉,甚至连伴侣也无法担此重任。我们的烦恼其实不值一提,我们所忧患的所有问题,在人类漫长的文明史中,早已有千千万万的人找到过答案。我们所无法控制的、所愤怒的,是对于人生的无力感,这些情绪,与选择无关,甚至与成功无关,不是你过上另一种生活,就不会出现,而是人类这种思考动物的宿命。

    不要期待找到永久有效的药,我们所能找到的,是暂时的安慰剂。

    你心烦意乱,否定一切,可能因为朋友圈中的一个状态,可能因为熟人的一个眼神,甚至有时候,情绪就是情绪,根本不为什么,所以,当你试图向另一个人倾诉,以寻求安慰,体会到的可能是加倍的孤独。

    没人有义务去理解你,许多在我们心里真切存在的痛,在他人眼中不过是一个“作”字。作为成年人,必须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走出黑暗,常常比两个人更快。

    做一件能静下心来的事,做一件能够带来成就感与愉悦感的事,为我们心里那个向着光明那方的小人加油,往往比与朋友抵足夜谈,醉酒狂欢,更有用。

    我的一位朋友,每当怀疑人生,就去高处唱歌。

    他从小爱唱歌,即使如今,大多数人依赖于KTV大屏幕提词,他依然坚持背歌词,还把喜欢的歌词输入手机备忘录。

    “迎着风,唱着歌,云离得很近,马路离得很远,芸芸众生忙碌奔波,不过是一场蚂蚁搬家的游戏,还...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