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156 十篇论文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差不多就在邢家两父子们带走的时候,世界论文预印本网站arxiv.org上,署名为Ningjie的数学论文突然便多了正好十篇。

    其中七篇自然是宁孑研究NP问题的前置性论文,另外三篇则是宁孑专门选出来的,各有各的用处,比如方便他挖人,总之十篇干脆就一起先发到预印本网站上,算是跟大家先打个招呼。

    其实一般来说,如果是学生发论文的话,在了解期刊、会议的要求之前,最好是不要将论文先发布到arxiv.org之上的。因为这可能导致论文被一些知名会议或者期刊拒收。

    但对于宁孑来说问题其实不大。

    任何一家期刊都很难拒绝菲尔兹数学奖获得者的投稿,哪怕文章已经进行了预发表。知名数学家毕竟是能享受一些特权的。当然对于宁孑来说就算真的被拒了也无所谓。

    反正他发表这些论文的目的,是为了后续的数学理论能顺利发表。

    以他目前在世界数学界的地位来说,其实也不太需要在所谓的顶刊发表文章来证明自己了。

    当然为了能尽快的在数学界得到认同,他还是让三月直接将那七篇近期就需要用到的文章一次性都发给了《数学年刊》。有同行评审还是能更快的被学术界所接受。

    至于这种操作会不会给同行们跟期刊编辑们带来什么困扰就不在宁孑考虑之列了。他觉得路小雅同学说得很对,做人可以肆意一点,不需要太在乎别人的想法。

    哪怕认为他作弊又怎么样?

    他就是作弊了,咋滴吧!

    ……

    美国,麻萨诸塞州,波士顿都市区,剑桥市。

    这里以世界知名的哈佛大学而闻名,多米尼特·邓肯就曾经在这里成为了哈佛大学的终身教授。但许多人并不太清楚提出了千禧年七大数学难题的克雷数学研究所其实也在这里。

    当然真要说起来克雷数学研究所,本就商人克雷跟哈佛大学任教的大数学家亚瑟·杰夫共同创立,当然钱主要是克雷出的。

    埃里克·凯迪刚刚走进研究所属于他的小办公室。这段时间他都在克雷研究所研究属于自己的课题,但其实他大部分时间是在庞加莱研究所工作的。

    他能够有机会挑选自己喜欢的环境,得从数年前说起。

    当年俄罗斯一位隐士级数学家解决了庞加莱猜想,按道理他应该拿到克雷数学研究所之前许诺的一百万美元奖金。但是这位数学家太个性,直接拒绝领奖,也不要奖金。只是作为世界知名的致力于数学传播的机构,本该拿出去的钱当然不好意思再收回去。

    于是克雷研究所干脆便跟庞加莱研究所联系,探讨把本该奖给俄罗斯数学家却被拒绝的一百万美元拿出来赞助一位数学新星,这笔钱将用来支持他的数学研究。

    只是这个幸运儿需要层层选拔,而埃里克·凯迪战胜了诸多竞争者之后最终成为了这么一个幸运儿。标准的意外之喜。

    作为一位成熟的数学家,埃里克·凯迪自然也有自己的研究节奏。

    其实对于许多数学家而言,都会关注arxiv。埃里克·凯迪也是如此。

    虽然说arxiv是人是狗都能把论文上传上去,论文也有着良莠不齐的缺陷,但如果只关注自己的研究方向,偶尔也是会出现金子的。

    最关键还是更新频繁,几乎每天都会更新一波,而且跟正式期刊一样,同样也支持订阅。反正每天瞅上一眼,花费不了几分钟,但说不定就会有惊喜。

    埃里克·凯迪最喜欢的还是arxiv的功能区,因为真的很方便。虽然提供的免费索引,但甚至比许多正式期刊要更贴心。

    比如其自带的书目浏览器,打开后可以按一定的排序规则和过滤规则,分别展示当前文章的参考文献,以及引用当前文章的文献,直接按照影响力排序,能够帮助学者迅速关注到当前领域的优秀论文。

    今天当他打开电脑时,便看到邮箱里来了提示。按照邮件提示,他所关注的数学领域有了两篇论文更新,让他惊喜跟意外的是,其中一篇来自于华夏燕北体育大学的宁孑。

    的确是颇为意外。

    一般来说像宁孑这样的学术大拿发表论文,提前都会做一些讲座,聊聊一些自己最近研究的方向,又有了哪些成果。这大概就可以理解为造势的过程。

    总之一般来说论文还没发,大家基本上都已经清楚接下来这些学术大拿又要在哪个领域给数学界带来些惊喜了。而且一般而言,如果没有把握这些学术大拿也不会到处是说自己的成果。

    所以宁孑这篇论文多少就显得有些突然了。

    不过突不突然其实也无所谓,每天早上有这种新鲜出炉的文章来阅读绝对是人生一大快事。

    在等待下载的时候,埃里克·凯迪顺手通过arxiv的站内索引功能,搜索了宁孑的名字。之前他没有看到过宁孑在预印本网站上发表文章,想看看有没有惊喜。

    果然是有惊喜的,甚至很难说是惊喜还是惊吓。

    这家伙竟然在arxiv上发布了十篇论文?

    要知道宁孑NS方程的论文在《数学年刊》上发表之后,埃里克·凯迪是在arxiv上搜索过宁孑的名字的,但那个时候arxiv上还没有宁孑哪怕一篇论文。

    从那篇论文发布到现在还不到一年时间,竟然一下子多了如此多宁孑的论文,想想便让人发疯。

    毕竟谁会在arxiv上水论文呢?

    不需要审核,也没有审稿人,就是放出来给人看看,完全没有意义的。

    尤其是像宁孑这种关注度极高的数学家,如果论文本身不严谨有大问题,还会影响声誉。

    然而当埃里克·凯迪一偏偏的进入文章页,查看了这些文章的上传时间之后,整个人陷入了对这个世界真实性的怀疑之中。

    好家伙,十篇论文竟然都是不久之前发表的,每篇发表时间间隔大概十多分钟,当然这也是正常的。毕竟在arxiv上传论文,虽然不像往SCI投稿那么麻烦,但是该有的操作也没得少。十来分钟上传一篇文章,已经属于极高的效率了。

    但上传的效率再高也没有这水论文的效率高。

    埃里克·凯迪大概看了一下,这十篇文章分属六个不同的领域。其中有三篇相互关联,按照功能页的引用内容分析,基本上都是引用得自己论文中的内容。

    这个发现并没有让埃里克·凯迪感觉开心,恰好相反,他开始严重怀疑刚刚下载的论文质量。

    这么说吧,埃里克·凯迪觉得即便是牛顿在他们那个年代一年时间敢发十篇论文,那都属于没事找事。更别提这些论文还分属不同的研究方向。

    对于数学家来说一个多月的时间,甚至不够让思路从原本的研究方向,切换到新的研究领域。毕竟这个时代数学是个很宽泛的概念。专门研究数字的数论、代数几何、K理论、离散数学……研究的内容其实不太一样的。

    短时间内水一堆的论文,质量自然便很难让人相信。

    好在这个时候论文已经下载完毕,不管如何,埃里克·凯迪还是决定开始研究论文,然后便发现他还是肤浅了。这篇论文怎么说呢,大概就是他提出了一个猜想,然后再自己把这个数学猜想给证明了一遍。

    这个数学猜想用数学语言来说就是如果有一个F:M  X  [0  ,T)→N,其中N是一个n维的流形,M是一个某个维数小于n的流形,且F满足方程??F/??t=-H→,那么这个MCF肯定有一种方法能自然的流过其所定义出的奇点。

    这个表述很抽象,其中还涉及到在欧式几何中有熵问题的各种几何体。但对于埃里克·凯迪很有用,他的研究方向就是四维流形微分结构与四维流形的bilinear  form的关联。

    其中便恰好涉及到关于平均曲率流的情况。

    这是一个极为前沿的数学研究方向,现在主流的数学家并不能确定以上方程中余维数大于1的情形是怎么样的,更不清楚如何让MCF流过这些奇点?因为这些奇点是熵稳定的,不能通过扰动消失了,所以在几何、拓扑这些层面能不能通过这些奇点,如果能通过这些奇点又意味着什么都还是迷。

    宁孑的这篇论文似乎直接解决了这个问题。

    埃里克·凯迪不知道其他九篇论文含金量如何,但他很清楚,如果这篇论文宁孑真的解决了这个问题的话,那么将能帮助很多正在研究这个方向的人,比如他就是受益人之一。

    就在他打算深入的阅读这篇论文时,电话响了起来。

    “喂,埃里克,我想邀请你成为一篇新论文的审稿人,你有兴趣吗?”

    “额?说实话,罗伯特,我暂时还真没什么兴趣。”

    “不不不,埃里克先别急着拒绝,这篇论文的作者是宁孑。虽然你可能在数学家大会上没跟他一起共进晚餐,但我想你肯定知道这个名字代表着什么。”

    听了这话,埃里克·凯迪愣了愣,随后很无语的说道:“罗伯特,事实上我刚刚在arxiv下载了一篇宁孑的论文,而且正在阅读中,我很怀疑你邀请我审核的论文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