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3章 乱起来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吕鹏分析道。

    谢嘉琅的脸色没有缓和,“离京前,皇上给我看了各地请求赈灾的奏报,上面所写灾情严峻,形势刻不容缓,来河东后,所有渡口被封,村庄和县城百姓全都被驱赶离开故地,粮价飞涨,流言沸沸扬扬,情势和那些奏报上所写一致……”

    奏报没有问题,不寻常的是那些送到御前的奏报好像送得太早、太及时了。

    谢嘉琅在平州城做了一年地方官,对地方上的一些弊端有所了解,先前他没有怀疑嘉县的奏报,一心思索怎么平抑粮价,但是这一路所见,他隐隐察觉到有些不对劲。

    看完知县的账册和信件,他更觉得忧虑,从信件来看,知县、主管和富商勾结,每年都靠粮仓中饱私囊,不过一直做得隐秘小心,直到几个月前,存粮才大批被运走。

    其他几座粮仓的情况差不多。

    一夜之间,所有粮仓主管和年年囤积粮食的富商突然同时胃口变大,太过蹊跷。

    粮食被运到哪里去了?

    所有线索表明,有人想让河东乱起来,灾情是引子,他们要把水搅得更浑。皇上派钦差主持赈灾,也在他们的谋算之中。

    谢嘉琅眉头不展,提笔写了封信,“给汪侍郎送去。”

    他仍不放心,对随从道,“提醒侍郎大人,以安为先,以稳为重。”

    随从应声,找了匹快马,带着信去了。

    吕鹏咋舌不已:“姓汪的看你不顺眼,你不躲着他,还提醒他,姓汪的不仅不会领情,还要怪你张狂,想教他做事。”

    “我奉旨协助汪侍郎,提醒他是我的职责。”

    谢嘉琅平静地道。

    且不说办不好差事他们都要担责,假如河东真的大乱,受苦的还是流离失所的百姓。

    *

    随从带着信赶往嘉县,到一处路口时,被拦住去路。

    路口有人把守。

    “县官有令,河堤危急,本县所有青壮力夫都要去守堤坝,逃役者严惩不贷!你是哪里人?怎么没去河堤?”

    随从取出文书,道自己赶着给钦差大人送信。

    拦路的人检查完文书,悻悻地放行。

    随从离开后不久,一支五六十人的队伍经过,队伍中有老有少,有男有女,都是寻常百姓。

    路口把守的人拦住他们,不由分说,将青壮男人拉走,不从者一顿毒打,队伍后面的人见状,四散而逃,老弱妇孺茫然四顾,哭声震天。

    凄凉无助的哭声里,一匹快马疾驰而来,路口的人刚要拦,马上的人亮出一张腰牌,拦路人慌忙让开道路。

    快马径直奔至一处驿站大门前,马背上的人跳下马,找驿丞打听张都指挥使是不是在这里。

    驿丞说:“张大人在这里歇了一晚,往于庄县去了,上午在下雨,你追上去,肯定能追得上他们。”

    来人翻身上马,驰往于庄县方向。

    *

    两天后,周县。

    夜深了。

    谢蝉刚睡着,被一阵急促的拍门声惊醒。

    有人焦急地拍响别院大门,一边大喊,一边冲向正院,离得很远也能听出声音里的惊慌。

    谢蝉赶紧披衣爬起身,怀疑是不是钦差一行人来了。

    她竖起耳朵细听。

    那道惊慌的声音进了正院。

    正院亮了盏灯,李恒还没睡,孙宗带着报信人进去,看到他那张青白交加的脸,吓得呆了一下。

    自从安州的人回来以后,李恒越来越阴沉了。

    “什么事?”

    李恒问,声音比脸更阴沉。

    孙宗回过神,接过报信人的信恭敬地递过去,“殿下,嘉县那边出事了,那些人闯了大祸,真是一群蠢货,又不是第一次决堤,他们竟然酿成民乱!”

    李恒展开信看完,冷笑了一声,“流言传到周县了?”

    孙宗点头,小声说:“流言传遍了,周县的人响应得很快,说官逼民反,朝廷不把他们当人看,挨家挨户抓人,想拿他们去堵堤坝的缺口,他们要活命,只能逃跑,不然会被官府抓走,现在周县已经乱了,县里本来就没有多少兵马,还都被拨去修堤,根本控制不住局势,县衙被烧了,县丞请殿下赶紧转移去安全的地方。殿下,不止周县,各地都起了暴,动,那些刁民虽然是乌合之众,但是人多势众,殿下千金之躯,还是避开为好。”

    李恒面色不改,接着问:“汪厚呢?”

    孙宗皱眉道:“汪侍郎说这两天会到周县,可是迟迟不见他踪影。”

    李恒眼里掠过一道寒光,“好一个汪厚,我小瞧了他,以为他年纪大了,不如他那个年轻副手,原来他还没老眼昏花。”

    孙宗愣了愣,不可置信地睁大眼睛:“殿下……这么说,泄露您行踪的人是汪侍郎?他是驿站那些死士的同谋?他拖延行程,放任嘉县出乱子,想趁机谋害殿下?”

    李恒没有作声,低头看桌上一张密密麻麻涂了标记的地图,手指点了下。

    “往这里走,避开河堤。派三个人在前面探路,让他们拉开距离,隔一个时辰报一次信。”

    孙宗不敢追问,应声出去,传完话,亲自去姚娘子那边安排人手。

    所有护卫都被喊了起来,院子里人影晃动,脚步声响成一片。

    谢蝉也被带了出去。

    院子里站满了人,火把照得院落通明,孙宗站在台阶上,余光扫见谢蝉,面露迟疑,想了想,吩咐一个得力手下看着谢蝉。

    在殿下心里,他肯定比不上张鸿,张鸿的人不能死在他手上。

    谢蝉被推上马背,和队伍一起离开别院。

    太过突然,即使护卫没有当着她的面交谈,她也感觉到出了大事。

    队伍连夜离开周县,李恒被围在当中,她在队伍最末尾,眼前漆黑一片,除了周围几个护卫,什么都看不清。

    夜色里传来杂乱声响,声音离得非常远,若有若无。

    谢蝉回头,脸色微变。

    在他们身后,县城上方,黑烟滚滚,火光冲天。

    天亮时,队伍抵达下一座县城,没等他们靠近就看到城里冒出火光,这里也起了民乱。

    队伍没有停留,绕路继续往北。

    谢蝉看一眼县城在大火中轰然倒塌的城楼,心里忐忑不安。

    河患怎么起了民乱?

    民乱可大可小,灾情之下,人心惶惶,局势一旦失控,后果不堪设想。

    按说本地官员不是第一次经历武开河了,而且钦差大臣都来了,怎么竟酿出这种大祸?

    谢蝉回想在嘉县被拦下的那段日子,渡口封闭,来往商旅都被拦下,百姓被迁走……那时她心乱如麻,没有多想,现在一看,仿佛处处透着古怪。

    谢嘉琅会不会有危险?

    她心揪成一团,忘了自己受制于李恒的处境,只想知道他的安危。

    队伍一直朝北走,路上又碰到几伙流民,他们有的人数极多,密密麻麻,在指挥下冲击县城,有的只有几十人。前面探路的人有序地转回示警,遇到前者,李恒要护卫远远避开,遇到后者,也不和他们起冲突,以免引来附近的流民。

    这么有惊无险地赶了一日路,第二天下午,他们在一座驿站休息,驿站空空荡荡,人都跑光了。

    远处响起两道马蹄声。

    孙宗站在高处眺望。

    一个是按时回来报信的,另一个是前些天派出去送信的人。两人在门前下马,快步进院。

    孙宗找到谢蝉,带她去见李恒,送信的人回来了,可以确认她的身份了。

    “殿下,人带……”

    到了门口,孙宗还没通报完,视线扫过送信的人,说话声戛然而止。

    报信的护卫狼狈不堪,浑身是血,惊惶地道:“殿下,张公子他们被暴民围起来了,生死不知!”

    气氛陡然一紧,驿站里的人都呆若木鸡。

    李恒抬起头,脸色铁青,“说!”

    护卫喘了口气,接着道:“属下奉命去找张公子,到于庄县时,马上就要找到了,却发现于庄县被一群来路不明的人马团团包围,他们叫嚣着要张公子和汪侍郎的那位副手谢大人出城受死,属下看情形不对,急忙赶回来报信,被那些人发现,他们一路追杀,属下跳下河才捡回性命。”

    孙宗身后,谢蝉听见谢大人三个字,心口一阵剧烈跳动,猛地抬起头。

    谢嘉琅和张鸿在一起!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