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1章 鉴宝南昆仑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这是什么砚?”

    “看上去好像不简单!”

    周围立刻人头攒动。

    庞春燕恍然顿悟,难怪秦义之前说内有乾坤。

    赵明成则半张着嘴巴,他心里有种不好的预感,嘴上却说:“说不定也是个不值钱的破石头!”

    此话一出。

    不少古董商都悄悄露出鄙夷的眼神。

    虽然还不清楚是具体是什么,不过很多人都明白一点:砚中有砚,绝非凡品!“笔来!”

    秦义不慌不忙的说道,立刻有围观的人会意,递上一根没用过的干毛笔。

    轻轻用毛笔扫去上面的灰尘。

    整方砚台顿时如出水芙蓉,像一团墨玉,温润,细腻。

    “好东西啊,光看这色泽就是上品砚台。”

    “话是如此,可就算上品砚台也就值个二三十万啊。”

    还是有不少质疑的声音。

    秦义也不着急反驳,只是用嘴对着研磨的墨巢轻轻哈了一口气。

    随后用手指的指腹按其砚心。

    果然,有种湿润的感觉。

    “他这是干嘛?”

    “对着砚台吹气做什么?”

    有人疑惑道,有人似乎想起什么在沉思。

    庞春燕一个激灵,有些兴奋的说:“让我也试一试!”

    随后小心翼翼的接过砚台,张开红润的嘴唇对着砚台,做了和秦义一样的动作。

    轻轻哈了一口气。

    “呵气可研墨!”

    “这不是普通的砚台,而是难得一见的端砚!”

    庞春燕双眼大睁,激动的喊道。

    在场围观的人出现了不小的躁动。

    砚品行业中,端砚有“群砚之首“的美誉,是砚中上上品!端砚以材质坚牢、滑嫩、细腻、温润而闻名中外,用端砚研墨不滞,发墨快,研出之墨汁细滑,书写流畅不损毫,字迹颜色经久不变,深得文人墨客的追捧。

    “什么呵气可研磨墨?

    切,故弄玄虚!”

    赵明成嘲笑着,似乎想竭力证明自己是对的。

    只是这一次,没人再响应他。

    之前的年老古董商有些听不下去,摇头说:“真正的极品端砚,不论酷暑还是严冬,就算没有水,只要对着它呵气,然后就能用来研磨。

    故古人有‘呵气研磨’的说法。”

    赵明成一时语塞,憋了半天才说道:“难道单凭它是端砚就值150万?

    恐怕没这么高的价格吧。”

    他虽是个纨绔子弟,但毕竟开着聚宝楼,多少也懂些行情。

    见赵大少的样子,秦义将砚调转个身,砚背对着众人:“那你可看清楚了,这是顾二娘制的砚!”

    众人急忙上前,只见砚背刻着一首小诗:“古款微凹积墨香,纤纤女手切干将;谁倾几滴梨花雨,一洒泉台顾二娘。”

    庞春燕作为玉石专家,见到这首诗。

    玲珑性感的身体忍不住有些激动的微微颤抖。

    “顾二娘,这是顾亲娘砚!”

    “顾二娘,她……很有名吗?”

    赵明成语气已经变的很弱。

    在他心里,好像只认识水浒里的一个顾大嫂。

    “当然了!非常有名!”

    庞春燕几乎是呵斥一声。

    古代玉器珍宝多是出自男性之手,顾二娘算是个例外。

    庞春燕看着秦义手里的砚台,缓缓说道:“据《吴门补乘》记载,顾二娘本姓邹,嫁到世代以治砚为业的顾家。

    可惜的是她丈夫早逝,于是顾二娘便继承了制砚这门手艺。”

    “顾二娘心灵手巧,而且刻苦钻研,很快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文人亲切地称她做的砚台为‘顾亲娘砚’。

    她主张“效明代铸造宣德香炉之意”,追求高雅之美。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